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四川省的一项新规为生育登记松绑。根据四川省卫健委官方公布的文件《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显示,将于今年2月15日起取消是否结婚的限制,转而将生育登记的重点放在民众的生育意愿上来.
加强人口监测,同时取消针对生育数量的限制,并简化了生育登记的程序。
此规定一出台,立即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有些人认为生育登记制度的完善为非婚生育子女提供了保障,但也有一部分声音认为这项新规是在变相鼓励不婚主义和婚外恋情,弊大于利。

而专家对于取消生育登记需要结婚这项规定的态度,则认为在中国人口进入“负增长”的时代,该项规定无疑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根据2022年末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数量在上一年度迎来重大转折点,人口数量同比减少85万人,同时我国的出生人口也跌破千万级呈现下降趋势。
较上年减少了10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而这些数据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负增长常态化时期,人口负增长的漫长隧道由此开启。

事实上,从2016年起,我国的人口已经在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已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只是在近3年以来,我国的出生人数和生育率出现了断崖式下降,如此剧烈而突然的变化很难不引起关注。
因此当“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这条热搜冲顶的时候,网友们纷纷发博说“政策催生,官方真急了”、“为了提倡生孩子真是拼了”,不少网友更是直言这样的政策就是光明正大低允许小三小四抱着孩子“上户口”、“私生子的春天来了”。

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源上是因为四川省的这一项新规与人们心目当中传统的婚姻观念相悖。
自从倡导“一夫一妻制”以来,婚姻和生育绑定的观念就在大众的心中扎根,不仅是践踏婚姻制度的人会受到道德伦理的谴责,那些没有出生在婚姻制度的笼罩下的私生子在生活当中也难以享有和婚生子女同等的继承权,而且会在生活当中处处受限。
因此在四川出台这项政策之后,网友们难免会感到担心,这是否会导致“一夫一妻制”的社会基础不复存在,而这项政策是否会导致后续的结婚率继续下降。

毕竟婚姻已不再是生育的必经程序,而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又是否会使得社会上滋生出更多的伦理问题。
但拉动生育率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问题,该项政策更多地还是着眼于对未婚生育群体及其的子女的生存保障。
放眼全球,未婚生育的比例不容小觑,在法国婚外生育的比例甚至超过了60%,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签订同居协议的方式代替了结婚登记。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女性独立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未婚母亲出现。

很多适龄女性虽然恐婚但并不恐育,组建一个新的家庭可能会出现生活的一地鸡毛,但出于母爱的天性和对于后半生的考量,她们还是希望能有一个自己的孩子。
因此取消了生育登记的限制,让非婚生子女可以享有婚内相同的条件和待遇,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她们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为私生子正名,毕竟祸不及子女,仅仅为了一个名分就否定一个孩子的一生,难免有失公平。
而这项政策是否有违人性,我想这无关官方消息的发布与否,对于道德感高、自我约束能力强的人来说,清者自清,不会出轨和当小三的人无论在何种情况都不会,反之哪怕没有这项政策,会选择去出轨和破坏他人家庭的人,也会做出相同的选择。

其实我们的社会应该包容不同的声音,一个人哪怕不结婚也应当保留其生而为人的权利,我们允许多元化的人生,自然也应当允许多元化的家庭存在,政策的好与坏,在当下往往是很难因为一时一地的境况看出来的。
我们应当思考的是怎么样解决问题,怎么样去更好地保障人们的权益,而不必死守着过去陈旧过时的观念坐井观天。
- The End -
作者 | 孙荣
编辑 | 梅菜扣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