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表白六旬易中天:我要嫁给你!易中天的答复,男生乐得直拍手

易中天正在教室上大课,突然有位女生站起来表白:“易老师,我要嫁给你!”易教授哈哈一笑,并未在意,可谁知这位女生并不罢休,又抛出一个问题,易教授只说一句话,教室内沸腾了,男生们直呼:真长脸!

易中天是上了《百家讲坛》才出名?

其实易中天早已是学校风云人物,在厦门大学有个现象,只要是易教授的课同学都会提前半小时去占座,否则只能站在过道里听课。

易教授在同学眼里是平易近人又幽默风趣,特别是他讲课内容丰富,旁征引证让同学哈哈大笑的同时收获满满。

而且易教授的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同学时常破坏课堂纪律,遇到问题常随意打断易教授的,就像这位女生站起来说:“我要嫁给你!”课堂嘘声一片。

易教授哈哈一笑:“这位同学你是不是有些紧张?少说了几个字?”

女生红着脸说:“我看网上说嫁人就嫁易中天,您对这话怎么看?”

易教授咳嗽一声,这话原话应该是:嫁人就嫁易中天那样的人!但我很有自知之明,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会人人都爱!

这时掌声一片,鼓掌的大多数是男生,还直呼:真给男人长脸!

易教授就是这样,一边幽默,一边怼人!

易中天“怼人”的名场面可是真不少,这是他格格不入的性格?

有人说易教授是浑身长满刺的“讨厌鬼”,是个最不像文人的文人,其实这和他的经历有关。

高中一毕业,深受小说《勇敢》的影响跑去了新疆,本以为自己可以成为作家,但青年的一腔热血被生活慢慢磨灭,在新疆的十年期间他尝遍了艰辛,这也让他对生活的有了不一样的领悟,“真”成了他的标签。

说起真,易中天在许多访谈节目中都曾问过主持人一句话:是说真话还是说假话?也有很多人被“套路”。

一次访谈节目,主持人王志替观众对易中天提出一些意见,说他在品三国时用词不严谨,比如说诸葛亮时用帅哥两字比较奇怪。

易中天说:不知你看过《三国志》原著没?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不是帅哥是“韦哥”?

王志:毕竟我们是在做节目,公众人物应该注意措辞。

易中天:公众人物就不能说人话?

这样的易中天让人感到“真”也有些尴尬,对于他的争议也颇多,说他身上少了一些文人的东西。

“为了钱丢了文人的颜面,为何不能安贫乐道”?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走红后常被诟病。

现实生活:

在新疆十几年的易中天,好不容易考取了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下任教,本来生活有了改观,然而老校长退休后,易中天被停课了,原因他没有大学文凭。

停课的他生活变得十分拮据,有学生曾在那期间回去看望老师,在家徒四壁的宿舍里,易中天光着膀子坐在一个破旧的凉席上在写教案,连灯都舍不得开,最后学生含泪离开。

还好厦门大学伸出橄榄枝,但一家老小也只能租房住,后来赶上房改,学校以3万元的价格分给他120平的房子,他却无力支付。

也正是那时受到《百家讲坛》邀请,每次节目1000元,这让易中天动心了,知识分子也要养家糊口。

师兄的离去:

易中天有个特别钦佩的师兄叫付生文,可以说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一次课上正在给学生讲《论韦庄》,同学正听得如痴如醉,他突然倒地,才40岁。

后来办丧事的时候,大家才知道付家的清贫,偶尔给孩子买一点肉补充营养,他却从不动筷,自己能省就省,易中天去他家里发现什么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能坐的只有几个小小的破木凳,但是一面墙都是书,这让易中天受到了极大刺激。

这就是后来面对质疑,易中天反问到:安贫乐道是那样的解释么?难道不是尽管我贫穷,我也乐道吗?谁规定读书人就该贫穷!

学生评价易中天:先生是性情中人,讲义气、为人耿直、孤傲清高、眼里不揉沙子,但当你走进他,你会发现他内心充满柔情!

一次,他发现有人整篇抄袭自己作品,发布到网上牟利,这让他十分气愤,曾放言:“要与抄袭者死磕,让他永远不能在学术界翻身!”

结果,当律师和他说这个人全家都靠着他的稿费生活,你要真告他,他就活不了了!

易中天立即心软,最后向那个人要了110元,以示警告。

这就是易中天,有刚也有柔,当被人问起为何离开武汉大学,他也一笑:不喜欢那里的气候而已!

这就是他的操守、豁达,从他对历史的解读中我们体会到充实饱满的情怀。

易教授总能穿透历史的表象,带着读者走入每个历史人物的内心,让我们看清他们的血肉情怀,这可能和他的经历有直接关系,也可能和他看透和淡然有关。

对于生活中的一段段考验,他觉得不要急躁,相信自己,有压力有动力,才有时势造英雄。落魄不得志时更要定时清空自己,简单才能终得幸福。

年过六旬时,他没有继续高调出现在大众视野里,而是隐居江南小镇6年,潜心创作,以一己之力撰写中国通史,写作方法颠覆传统,用全球视野探索中华文明独特价值,终于写就了一部鸿篇巨作——《易中天中华史》。

这套书的语言优美具有诗意,而且还延续了品《三国》的语言,在接地气的环境下野蛮生长,通俗生动,鲜活俏皮,给读者全新的读史体验。

洋洋洒洒260余万字,从人类文明起源起3700年历史,严格根据史实史料,敏锐捕捉文物中的细节,突破传统,以史为桥,深入历史演进规律。

把纷繁复杂历史梳理清晰,无需专业,普通读者也能一看就懂,使读史深入为鉴史、学史、用史、悟史。

易教授曾分享他写书的规矩:如果要出现一次的名字绝不会写,记不住会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写中华史读者是第一位,不敢说最好,但绝对最贴心。

读《易中天中华史》,就像一位老者用温暖的手牵着你,体验夏的朴、周的儒、汉得悍…让我们通过历史,找到中华的根,中国梦。

尤其作为新时代的人,如果你能具有历史的眼光,便能从多角度,多维度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